×
航空学报

面向乘客的航空安全教育*

人为因素是造成航空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现代航空事故中,有超过80%的事故是源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乘客是航空飞行在主体之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很多社会民众都积极选择航空飞行作为出行方式,但是由于乘客的受教育程度不同、个人素质差异等现实问题,给航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挑战。航空安全教育能够提升乘客的安全意识,有助于促进航空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针对面向乘客的航空安全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民航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乘客航空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根据新闻媒体报道,2017年6月27日,由上海飞往广州的航班在登机过程中,一位老年乘客向飞机发动机投掷数枚硬币满足自身的“祈福”心理诉求,导致航班延误尽6个小时;2017年10月28日,由安徽安庆飞往昆明的航班在登机过程中,又出现乘客向风机发动机投掷硬币的现象,为避免飞行安全隐患,本次航班取消;还有数次新闻报道中提及乘客在非紧急情况下打开逃生滑梯,因而导致飞机延误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能够充分的体现很多乘客存在缺乏航空安全教育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存在以下方面:

(一)儿童以及老年乘客的航空安全意识相对较低

结合针对乘客在航空飞行中的行为表现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直观体现出儿童以及老年乘客的航空安全意识相对较低的情况[1]。伴随民航服务人性化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大部门民航都已经开放了无成人陪伴儿童服务,加之有成人监护的儿童乘客逐渐增多,促使儿童乘客的航空飞行人数也日趋增多。根据相关调查结构显示,年龄在3—12周岁之间的儿童,其对于航空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对于航空安全问题的准确认识也严重匮乏,航空飞行过程中服务人员需要对此类乘客的关注,以保证航空安全[2]。年龄在18—60周岁之间的成年人具备一定的航空安全意识,也能够意识到航空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对于航空服务人员进行的系安全带、调整椅背等基本防护提示都能够积极配合,但是对于航空安全的准确认知还存在一定欠缺,有些乘客不能够飞机起飞的关键时间段,在起飞的20分钟之内进行站立行走,这也是具有安全风险的个人行为。而针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乘客,却有很多人存在不积极配合关闭电子设备、不配合系安全带、随意调换座位、行李随意放置等问题,对于航空服务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服务压力,对于乘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配合度较差,表现出其安全意识匮乏的问题。

(二)乘客乘坐飞机频率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

民航系统的服务人员因为频繁乘坐飞机,因而都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对于飞机的各项设备也能够进行熟练的应用,具备全面的安全保护技能,能够积极配合机内乘务人员的相关工作,可以积极对身边的其他乘客个人行为观察,并进行适时的安全提醒。社会层面中商务旅客的乘坐飞机次数较为频繁,因而其乘机经验也相对较为丰富,对于航空安全知识也能够做到基本掌握,对于航空安全的关注程度也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飞行行为大部分涉及到经济利益,也会对航空飞行的准时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群体由于集体纪律性相对较强,对于航空乘务人员的安全指导配合程度也响度较高,安全教育接受能力较强。而对于乘坐飞机频率相对较少,或者初次乘坐飞机的乘客而言,则需要进行进行详细的个人行为指导,对于航空安全的宣传知识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有些乘客处于对于飞机设施或者设备的好奇心,便会产生一些勿碰行为,造成航空安全隐患。

(三)乘客对于航空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

航空安全宣传工作需要对航空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全面宣传,但是基于相关调查的结果分析,却能够体现出很多乘客对于航空安全问题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大部分乘客都能够养成系安全带的习惯,但是也有小部分乘客没有系安全带的主动性认识;很多乘客都在航空飞行中有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习惯;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乘客对于逃生技能缺乏了解;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乘客对于飞机在起飞之前提供的飞行安全短片并不留意。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导致乘客对于航空安全问题的准确认知不够全面,航空安全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制约。

二、造成航空安全教育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乘客对于航空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不足

上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话说改革开放花溪区关工委联合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