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学报

“马拉飞机”“、补丁飞机”的由来——陈熙将

陈熙,1918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1931年任少共莲塘区委组织部长。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受党中央派遣,进入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奉命到东北创建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任飞行大队政治教导员、政委、大队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奉命参与组建人民空军第3航空学校,并任校长。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校管理部第一副部长、军校部部长,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空军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新疆参加航空学校学习

1937年5月,红军西路军突围部队500多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驻新疆代表陈云的大力营救下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

根据新疆国民党政府主席盛世才的要求,陈熙等红军官兵摘下了红帽徽、红领章,换上国民党军服,被编成了一个“新兵营”。

当时,盛世才为了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在迪化开办了一个航空训练班,对外称航空学校,公开招生,培养飞行员和机务人员,还聘请了大量苏联专家执教。陈云向盛世才提出中共派人参加航空学校学习。盛世才虽不情愿,但碍于苏联顾问华西里将军只得同意。

陈云随即在红军西路军突围队伍中挑选了25名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共产党员进入航校,连同来自延安的战士共43名飞行学员,分成了两个班,25名学飞行,18名学习机械维护。陈熙即是25名飞行学员之一。

陈熙是放牛娃出身,虽在红军队伍里学过一些知识,但文化程度依然是非常有限。为不给红军丢脸,给党抹黑,面对枯燥、深奥的理论,陈熙拿出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白天聚精会神地听讲;夜深了,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操场上,举着飞机模型汗流浃背的反复演练。随着学习时间的一天天过去,一道道难题被攻克,一个个让人莫名其妙的飞机构造原理被解开……

1938年4月,飞行班开飞后,陈熙先后驾驶过苏制“乌—2”型双翼初级教练机、“埃尔—5”型双翼侦察机、“伊尔—15”型双翼歼击机和“伊—16”型单翼歼击机,共计飞行300多小时,1000多次起落,飞行技术达到了作战水平。

4年后,陈熙掌握了飞行理论和“放单飞”技术,成为我军第一批飞行骨干。在学习快要结束时,盛世才突然翻脸,无理地关押和迫害我党干部和学员,甚至连家属也不放过。对此,航空队的同志们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当时苏联领事馆就在被监禁的我飞行员附近,陈熙勇敢地担当起“信使”,曾3次利用夜幕,踩着战友搭成的人梯翻墙出去与苏联驻新疆领事馆联系,反映我飞行员遭到关押监禁的真实情况。在我党的抗议和苏联的帮助下,盛世才迫于压力才答应放人。1946年6月,陈熙和战友们回到了延安。

在东北侵华日军的航空基地上创办航校

早在1945年8月,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建立航空学校的决定,且把我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建在东北。东北是侵华日军的航空基地。日军利用东北地势平坦等诸多优越条件,不仅在此成立了航空训练机构,还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军在东北的这些航空训练机构、装备、设施、人员都来不及撤走,其中有的被苏联红军缴获、俘虏。中共中央立即派出了大批干部开赴东北,在建立东北根据地同时,建立自己的航空基地。陈熙奉命和同志们一道抵达通化市第二中学,着手建校的有关事宜,并担任飞行大队政治委员、大队长等职。

创办航校,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有飞机和航空器材。陈熙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东北各地,搜集被日军遗弃的机场、军需库及工厂。他同搜集的同志一起,从深山老林中挖掘出被日军掩埋的航材;从荒芜的机场搜集起一桶桶航油;在山野追踪老百姓的马车,用东西换回马车上的飞机轮胎;就是残破不全的飞机,仍被当作宝贝用马车拉回去。

在搜集过程中,有的同志扎断了手脚,成了残疾;有的累出了病。在日军731细菌部队驻地,两名搜索小组的成员误入了细菌试验室,永远倒在了废墟上。有的同志遭到国民党匪特袭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搜集小组的足迹遍及东北三省30多个城市,50多个机场。共搜寻到各种飞机120多架,发动机200多台,油料2000多桶,航空仪表数百箱,各种机床设备,2800多辆马车等设备。

由于东北的铁路交通在日军投降时几乎被破坏殆尽,这些被搜集的东西,只能用拉、肩扛、马车拖等原始方法转运。即使在小火车能够开通的地段,由于小火车马力不足,翻山越岭时,也只能靠大家推着前进。有人曾风趣地说道:“人推火车、马拉飞机,写到空军史中也是一大奇观。”

上一篇: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下一篇:冯·卡门的中国之行

Top